首页

毒蝎女王调教

时间:2025-05-25 16:36:37 作者:北方气温继续回升 后天起南方新一轮降雨将至 浏览量:69856

  中新网成都11月8日电(杜成)8日上午,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二期香港马会大楼B栋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标志着川港两地在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研究方面携手迈入新阶段。

  据了解,此次新落成的B栋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为8400平方米,设有16个实验室,涵盖地质灾害、水灾害、灾后环境管理、城市灾害与韧性、灾害信息和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将为师生们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有助于学院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相关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揭牌仪式现场。香港赛马会 供图

  “四川大学与香港赛马会以及兄弟高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深厚的交流情谊,在香港赛马会支持下建设的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是川港两地、校企合作、校校共建的成功典范。”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甘霖在致辞中表示,学院成立以来,致力于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重建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B栋大楼的揭牌,将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川大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香港企业和高校的务实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湾一圈”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川大力量。

  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在致辞中表示,由香港赛马会捐资援建的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作为川港两所知名学府的重点合作项目,是香港和内地合作的典范。作为全国首个专门聚焦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教学科研机构,该学院即将启用的香港马会大楼B栋,将支持更多跨领域的合作项目,输送和培养更多的应急管理人才。未来,香港赛马会将继续关注该学院的发展,深化川港两地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嘉宾们参观新建成的B栋大楼。香港赛马会 供图

  四川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辉在揭牌仪式上介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包括香港赛马会在内的香港社会各界慷慨捐赠四川100亿港元,涉及教育、防灾减灾、现代医疗、公共卫生和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已成为多学科、国际化的高水平学院,为全国和四川输送了一大批紧缺的高端人才。“此次揭牌必将助力四川大学开放办学,培养更多优秀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人才,为川港合作增添新的成果。”

  据悉,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由香港赛马会捐资逾2亿元人民币援建,是全国首所聚焦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跨学科、国际化、高水平新型学院,于2013年正式运行。该学院迄今累计招收硕、博士研究生645人,其中联合培养硕士生330人、博士生44人,常规硕、博士生271人,为全国输送了一批紧缺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对专业人才。(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万吨级船舶可常年沿长江通达武汉

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是否意味着“产能过剩”?对此,王令浚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产品价格下跌往往与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更新迭代、生产商主动让利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前,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不断拓展了向下游让利的空间。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答记者问

“能在这个日子见到老朋友,实现了我们在台北分别时许下‘想见你’的小小愿望。”北京大学博士生杨晨受访时说,春暖花开时,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从真诚的交心开始,是一个良好开端,“就像中华文化一向讲究人情要厚积,关系在往来”。他还感慨道,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两岸同胞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王世博 朱贺 制作 周璟)

两年来首次更新iPad产品,AI加持能否扭转苹果平板下滑局面

女单赛场,中国选手提前包揽冠亚军。徐文婧延续了今年对阵泰国选手萨伦拉克的优异表现,本赛季第二次击败泰国选手,两局比分是21:12、24:22。另一场比赛中,阴伊晴与队友戴琴艺激战三局后闯入决赛,实现会师。

中国首列出口海外胶轮地铁列车投入运营

“理念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落实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走深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丰硕成果。”在吴心伯看来,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在共建国家间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助力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通过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打造安全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主张文明互鉴、克服文明冲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价值观基础。

美欧对中国汽车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中方:各方应团结而不是分裂

人类社会越发展,越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既让本国文明生机盎然,也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应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努力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积极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吸纳时代精华,用创新为文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